和平之地再度回归宁静:联合国在南苏丹北部的努力

科多克镇位于南苏丹北部尼罗河西岸,无法乘车或搭客运航班前往,因此很难获得外界援助。
与南苏丹其他地区一样,数十年的暴力冲突让科多克镇的人民痛苦万分。最近的一场冲突是南苏丹内战,从2013年持续至2018年。在和平协议签署三年后的今天,局部冲突、偶发洪水和疫情仍如挥之不去的阴霾笼罩在南苏丹北部。
但这片土地也曾享受过宁静祥和。“科多克是15世纪由半神尼康建立的前希卢克王国(Shilluk Kingdom)的首都。尼康有一半的鳄鱼血统,有呼风唤雨的本领。”三位希卢克酋长奥图昂-约翰、波利诺-提波和彼得-提波解释说。“科多克”这个名字来自希卢克语,指的是靠近河岸的一个定居点。科多克是法绍达的主要行政区,据信它保留了半神尼康和已故希卢克国王的精神。法绍达也是希卢克领导和长老接受朱克神和解信息的神圣场所。酋长们说:“500多年来,法绍达一直是一个调解与和平之地。”

科多克原名法绍达,在近代史中以1898年的法绍达事变闻名。当时,英国和法国存在领土争端,帝国大战一触即发,但最终以双方签订了和平协议。
许多年后的1983年,第二次苏丹内战爆发,苏丹武装部队与苏丹人民解放军发生冲突,小镇的宁静再次被打破。三位酋长回忆说:“集束弹药从天而降,科多克处处是地雷和反坦克地雷,死伤遍野。”
奥丘比·波尔(Ochube Ball)是受科多克战乱影响的幸存平民之一。“1987年,战争席卷[科多克],我家财散尽,妻离子散,受尽折磨。我逃走了。2007年,有了和平生活的希望,我回到故乡重新开始。”
但他的梦想再度破灭。2013年南苏丹再次陷入战乱,波尔的新家庭分崩离析。说到这里,他泪流满面。但波尔的惨痛经历在南苏丹再平凡不过了。
2018年,南苏丹向启动和平进程迈出重要一步,签署了《关于解决南苏丹共和国冲突的振兴协议》(R-ARCSS)。此后约有9000名平民返回科多克,预计未来还有数千人返乡。南苏丹在2018年签订暂定协议,2020年成立民族团结过渡政府,人们希望国家能一步步接近持久的和平。

科多克人民正在重建家园、家庭和村庄。但他们面临着重重挑战:他们需要食物来维持体力;他们需要安全的土地来建设家园;他们需要保护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冲破长期暴力冲突的束缚。
在整个冲突期间,联合国竭尽全力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即使是现在,法绍达和邻近的马约县仍有约3万人接受联合国的食物救济。
但科多克地处偏远、需求迫切,且返乡人数与日俱增,需要扩大援助力度。
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人道协调厅)驻南苏丹官员乔伊斯·阿莎·弗朗西斯·拉库(Joyce Asha Francis Laku)说:"人道主义救援者必须是流动的。但是,”她补充说,“如果没有地方睡觉、工作和协调行动,救援者帮助人们的能力就会受到影响。"
为满足这一需求,几个联合国实体已经携手行动,开始在科多克建设人道主义中心。规划建设救援中心地点以前曾是士兵的营房。从上世纪90年代起,该地就存在大量爆炸物。救援场地本该安全舒适,实则危机四伏,营房周围荆棘密布,仿佛在对人们发出警告。
2020年2月,联合国地雷行动处向南苏丹派遣了一个小组。小组先是清除了地表植被,以便用大型环形金属探测器对场地进行勘察。这种探测器比小型手持式探测器更有效。
一个月过去了,小组勘察并确认安全的土地面积超过28,000平方米,相当于四个足球场大小。除了这一场地外,自2020年以来,联合国地雷行动处在南苏丹全国各地勘探并清除爆炸物的人道主义中心地点还有另外七处。地雷行动处还在社区内开展防爆和防疫教育。人们的生活越安全,就越有可能重返家园,重新开始。

科多克的地面清理工作终于就绪,2020年3月爆发的疫情却让一切都束之高阁。2020年底,人道救援中心终于动工建设,建成后将为人道主义组织提供办公场所、住宿和安全保障,以便联合国和合作伙伴能够为法绍达和马约的人民提供食品、水和医疗支持。

拉库说,她希望科多克,以及整个南苏丹能够再次回归和平。“我理想中和平的南苏丹不仅是个没有暴力的地方,更是人们享受生活的地方。女人、女孩、男人、男孩、老人和残疾人都能拥有他们应得的权利,都有权过上安全、有尊严的生活。”
科多克人道主义中心是人道协调厅以及丹麦紧急事务管理局、国际移民组织和瑞典民事应急机构的联合项目。本文撰稿人为Lian Zhang,经发展协调办公室的Paul VanDeCarr编辑。详情请访问SouthSudan.UN.org。欲了解联合国在这一领域及其他领域的工作成果,请访问联合国发展集团主席关于发展协调办公室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