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前,还是小女孩的亨妮·迪维·温达瓦蒂(Heni Dwi Windarwati)与父母外出散步,一个陌生人在街上向他们走来。
“他突然出现并走向我,还亲吻我的额头。但我记得我没有感到害怕,因为父母没有反应过激,”她回忆说。父母没有生气,只是轻轻地举起手,向那个男人微笑。然后父母向亨妮解释说,这个人有严重的精神健康问题,但没有任何伤人的意思。“我从小就学会了同情弱势人群,为我长大后的目标埋下一颗种子。”
令人震惊的经历
多年以后,亨妮对精神健康的兴趣激励她获得精神病护理学博士学位,后来成为东爪哇布拉威亚大学的一名讲师。“我的主要职责是教书和做研究,两者当然都很重要,但我内心深处一直在有个声音,告诉我自己需要做得更多。然后我发现了‘囚禁治疗’。”
“囚禁治疗”是指将有精神问题的人铐在家里,主要因为人们存在精神病人具有攻击性或危险性的误解。有些人认为,精神病人是被恶魔附身了。因此,在家人和社会强迫下,精神病患者成年累月单独待在房间里,用铁链和木梁捆绑着,吃喝拉撒都在原地。这样的做法在印度尼西亚仍然很常见。
“我最早接触到的一个‘囚禁治疗’患者被拴在家门口的一棵树上,他的家人却让牛住在屋里。我意识到,社会已经放弃了这些患者,而我的职责就是帮助他们重新获得权利。”亨妮博士说。据她估计,东爪哇省至少有12,000名被囚禁的患者,亨妮博士与省内38个地区卫生局合作,确认了其中4,000名患者,这些患者大多数患有精神分裂症。
“我当即决定,我的使命就是将患者从被迫囚禁中得到解放。”她说。
Caption: 亨妮·迪维·温达瓦蒂博士面对镜头说,“我的使命就是将患者从被迫囚禁中得到解放。”
图片来源:© 亨妮·迪维·温达瓦蒂博士
挨家挨户敲门
确定自己的使命后,亨妮博士组织同事和学生组成团队,帮助有精神健康问题的人从囚禁中释放出来。当地政府正式认可团队后,他们可以与社区领袖、警察和其他人合作。
“工作的第一步是找出这些病人,因为患者的家人家常把他们隔绝在社会生活之外。这就意味着团队要到社区里去,试图获得病人的信息,并挨家挨户敲门。我们工作不舍昼夜,这个几乎全部由女性组成的团队对这项事业全情投入。”
许多人被囚禁几年,甚至几十年。亨尼医生曾遇到一个被囚禁43年的人,是她所遇到的患者中被囚禁最久的。她开始怀疑患者解除监禁后的生活。"如无任何进一步的支持,这些患者不可能融入社会,时至今日,他们还到处被羞辱。”
为了给患者提供持续支持,2016年,亨尼医生发起了为期三天的年度精神健康营。从囚笼中走出的患者、家人和医护人员聚集在一起,相互支持、学习和游戏。“健康营地增强了以往病人的信心,"她说,“同时向家人和医护人员表明,病人可以像其他人一样参与社会生活。”
Caption: 亨妮博士的精神健康营,通过玩游戏来提高注意力和面对障碍时的信心。
图片来源:© 亨妮·迪维·温达瓦蒂博士
敞开心扉倾听
亨妮博士认为,如能提供精神健康服务,且社区有足够的精神健康常识,“囚禁治疗”一开始就不会存在。她为实现这一目标不断努力,包括倡导政府提供更贴近社区的精神健康服务。
“我的主要策略是以开放的心态倾听患者家人的意见,”亨妮博士说。“我了解到,大多数家庭不想给家人戴上镣铐。但在社区压力和精神健康服务缺乏的大背景下,他们别无选择。”
亨妮博士和团队还向患者家人保证,患者得到释放后,团队将支持家属照顾患者、传授卫生知识,并让患者重新融入社区。
她说:“我认为自己的领导方法是自己从女性的角度出发形成的。合作和同情心对我来说是非常自然。若非如此,就不可能将600名患者从监禁中被释放出来。 ”
尽管“囚禁治疗”现属违法,亨妮博士却认为,解决这一危机不能只靠执法。她说:“这不仅是执法问题,也需要理解家属的担忧和恐惧,并说服他们,患者可以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Caption: 被囚禁的患者吃喝拉撒都在原地。图中的年轻人从2009年起就被关在笼子里。
图片来源:© Jefta Images/Barcroft Media/Barcroft Media via Getty Images
女性撑起一片天
她说:“我们需对学校进行培训,为支持儿童的精神健康做好准备,及时干预,免得为时已晚。”
如果亨妮博士能负责印尼全国的精神健康护理,她将专注教育和预防。“我将推动更多的女性进入卫生领域的领导职位,因为我相信女性的领导力建立在自信、勤奋和善良的基础上。如此一来,人们在谈论精神健康问题时,也能像谈论其他健康问题一样,没有污名化、没有歧视,只有同情和怜悯。”
作为一名大学讲师,亨妮博士向她的学生推广这种方法。“我的学生中近90%是女性。想象一下,如果他们能成为这个世界上的领导者,用大脑和心灵来领导,世界将变得更仁慈、更人道、更公平。”她说,“‘囚禁治疗’在那样的世界是不可想象的。"
联合国机构支持印度尼西亚政府和合作伙伴的精神健康工作。亨妮博士和世卫组织印度尼西亚办事处在不同精神健康项目开展合作,包括把人们从囚笼时中释放出来的指导工作,并为患者家庭建立支持系统。儿基会和人口基金会分别在印度尼西亚关注灾后青少年和新手妈妈的精神健康问题。
本文由世界卫生组织印度尼西亚办事处苏克玛·迪维·安德里纳(Sukma Dwi Andrina)撰写。编辑支持:发展协调办公室保罗·范德卡(Paul VanDeCarr)编辑。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Indonesia.UN.org。欲了解我们在精神健康和其他领域的工作成果,请访问联合国发展集团主席关于发展协调办公室的报告。